首页 >健康 >亲体肝移植

恭喜词条创建成功 2022-10-20 10:26:35

已收录6673个有关健康词条 已浏览351700人次 创建词条

亲体肝移植(肝部外科手术术语)
0 25

是在劈离式肝移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从健康人体上切取部分肝脏作为供肝移植给患者的手术方式,如果捐献肝脏的人和接受肝脏的人之间有血缘关系,则称之为亲体肝移植。[1]
  • 中文名:亲体肝移植
  • 外文名:Pare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 专科分类:
  • 主要功能:营养物质代谢
  • 方法:外科手术
  • 性质: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方法

概念

肝移植:因肝脏疾病发展到晚期危及生命时,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已失去功能的病肝,然后将有生命活力的健康肝脏(或部分肝脏)植入人体内,挽救患者垂危的生命,这个过程就是肝移植。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治疗晚期肝病的一种常规手段,目前全世界已有10万余名终末期肝病患者通过肝移植重获新生。

亲体肝移植:从健康人体上切取部分肝脏作为供肝移植给患者的手术方式,如果捐献肝脏的人和接受肝脏的人之间有血缘关系,则称之为亲体肝移植。肝脏移植主要有尸体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两种,活体肝移植又分为亲体肝移植和非亲体肝移植。

历史

1995年,南京大学的王学浩施行了全国首例儿童亲体肝移植;

200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等施行了当时国内最小年龄(6个月)的亲体肝移植;患儿邵某健康存活至今;

2002年,四川大学严律南施行了全国首例成人间亲体肝移植;

2009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等施行了双供肝的亲体肝移植;受体冯某及2位供体至今身体健康。

至2010年底,全国的亲体肝移植数量已近千例。

近两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和经验的成熟,以及日益扩大的等候移植患者的需求,亲体肝移植在中国大陆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许多成熟的移植中心已将活体肝移植作为主要的工作和发展目标。

相关问题

再生能力

肝脏是人体惟一能够再生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强大的再生潜能。正常的肝脏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但切除一部分肝脏后,剩余肝细胞立即就表现出惊人的增生能力,迅速的代偿性增生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有人观察被切除70%肝脏的老鼠,10-14天后它的肝脏就能长回原来大小。

人的肝脏生长要相对慢一些,一般在切除后3个月就可以长回接近原来大小,而且一旦达到原来的大小,就会停止继续生长,对捐献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劳动和生儿育女不造成任何负担。而捐献的部分肝脏在受者体内也同样会生长至全肝的重量。

效果

目前亲体肝移植在国内数个大型的医疗中心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医疗技术了。受者的长期存活率可以达到近90%左右,其中不乏十多年的老肝友,甚至还有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以后生儿育女的范例。

费用

一般情况下,如果供者和受者恢复良好,成人亲体肝移植手术总的医疗费用大约在25万-30万左右。儿童亲体肝移植的费用更低,只有10万左右。手术以后每年的维持费用在2-10万左右(每年递减),按照各地的医保政策不同,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医保报销额度。

适应证

1、非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肝实质性疾病。如酒精性肝硬化、药物及化学毒物等所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先天性肝纤维化,囊性纤维性肝病,巨大肝囊肿,布-加综合征,严重难复性外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2、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各类肝炎及肝硬化致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症。包括:乙肝病毒(HBV)及丙肝病毒(HCV)所致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包虫病等,其中HBV感染相关的急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是目前中国最多见的肝移植适应证,几乎占到所有病例的80%~90%。

3、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糖原累积症,高氨血症,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酪氨酸血症等。此类疾病,患者由于某种物质代谢异常,可导致患儿早年夭折或发育异常,是小儿肝移植中较多见的适应证。

4、胆汁淤积性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硬化性胆管炎(PSC),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卡洛里氏病,肝内胆管闭锁(Byler氏病)等,这类疾病,患者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类患者黄疸可能很高,但肝脏合成功能可长时间保持正常。其中PBC、PSC移植后有复发的风险。

5、肝肿瘤:肝脏恶性肿瘤无肝外转移及大血管侵犯时也可做为肝脏移植适应证。

禁忌证

1、人类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艾滋病)

2、肝癌晚期出现肝外转移者。

3、肝内外胆管癌。

4、不适合肝移植术的严重畸形。

5、不可逆转的肝性脑病患者。

6、各种败血症及严重全身性感染。

7、进行性心肺疾患。

8、酒精依赖症患者(难以戒除的)。

9、吸毒及精神病患者。

  • 上一篇百科:婴儿肝炎综合征
  • 下一篇百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百科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来源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会立即进行处理。邮箱:lujiutang84414@126.com

    京ICP备18037615号-1 Copyright 2018-2028

    shiliuwang.cn所有